信息摘要:
消費者一頭霧水“以前沒有標準,市場亂,現在有了標準,市場更亂。”業內人士指出,一直以來,家電市場一出現產品性能、安全、服務等方面不規范的現象,人們都歸結為缺少標準的制約,然而,現在各種名目的標準充斥市場,性質不一,消費者反而難以分辨。以平板電視的服務標準為例,平板電視逐漸成為市場新寵后曾出現“買得起修不起”的難題,媒體積極呼吁國家出臺相關服務標準,保障消費者權益。然而,國標尚未出臺,就有TCL聯合

我國家電業標準混亂
消費者一頭霧水

“以前沒有標準,市場亂,現在有了標準,市場更亂。”業內人士指出,一直以來,家電市場一出現產品性能、安全、服務等方面不規范的現象,人們都歸結為缺少標準的制約,然而,現在各種名目的標準充斥市場,性質不一,消費者反而難以分辨。
以平板電視的服務標準為例,平板電視逐漸成為市場新寵后曾出現“買得起修不起”的難題,媒體積極呼吁國家出臺相關服務標準,保障消費者權益。然而,國標尚未出臺,就有TCL聯合中國標準化協會、創維聯合中國家電維修協會、蘇寧電器聯合彩電廠商推出了平板電視售后服務標準。針對同一問題,出現三個標準。
近半年來,家電市場上標準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。如,空調節能清洗維護標準、房間空氣調節器安裝服務標準、空調可靠性標準、數字電視雙高清標準、洗衣機節能標準、洗衣機除菌標準、冰箱保鮮標準等,這些標準往往由單個企業主導制定。
而在市場上,面對以各種名目的標準為宣傳噱頭的家電產品,消費品一頭霧水,搞不清各種名目的標準有何區別。在家電賣場,促銷員在推銷某產品時,往往將其技術或服務獲得了國家標準作為一大賣點。而企業更是以標準制定者為基點宣傳其品牌實力。一時間,標準成為市場宣傳的新熱點。以前,家電企業是拼產品、拼品牌、拼價格、拼概念,現在則是拼標準。
標準之亂
“標準太多了,有些企業開始叫苦連天。”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,眼下由企業聯合行業協會推出的標準甚多,而其他企業為了不得罪行業協會或地方性協會,奔波于各大認證中心,應對各種標準的檢驗,這雖然加高了市場門檻,但是繁瑣、甚至相互矛盾的標準一多,反倒成為企業規模化生產的障礙,有些地方標準“各地為政”,甚至成為保護當地企業的“地方壁壘”。
據悉,上海先于國家制定了關于變頻空調的地方性標準,該標準對變頻空調的要求頗高,甚至連國產空調前三甲都有些望塵莫及。國產空調的優勢是規模取勝,未將高端的變頻空調作為市場主打,因此,上海執行門檻較高的變頻空調標準后,一些在上海注冊的合資企業卻得以發揮優勢,給國產空調以沉重打擊。
此外,業內人士指出,地方標準與國家標準的沖突正在凸顯。仍以上海的變頻空調標準為例,據記者了解,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也正在制定關于變頻空調的國家標準,但是與上海標準相去甚遠,參與標準制定的人士表示,“國家標準的門檻不會像上海那么高,會考慮行業的平均水平”。國內空調企業則表示:“上海標準定得高對行業不是壞事,但是變頻空調在國內的接受度還很低,過高的標準可能會無的放矢。”
業內人士認為,地方制定較高層次的標準以適應當地市場需求這無可厚非,并且,即使標準的數量再多,只要是從保護消費者利益、提高市場安全性出發的,都應該受到鼓勵。但是,如果是出于保護個別企業利益的標準,則另當別論。